1. 煤电转化技术方面的优势
目前国内经过环保改造后的燃煤机组的污染物排放水平已能达到燃气机组要求。中国约 50% 的煤炭采用煤电转化技术,而中国煤电技术的效率超过许多发达国家的水平 [10]。据研究,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比重每提高 1%,能源强度下降 4% 左右。通过提高投资属地国电能转化率可间接提高其他能源的利用效率。此外,煤电转化可大大减少散煤燃烧和污染物排放。
2. 低氮燃烧 + 烟气脱硝方面的优势
低氮燃烧 + 烟气脱硝是目前我国燃煤电厂控制 NO x 排放的主要技术手段,分别从生成源控制和尾气处理两个技术途径,形成了双尺度低氮燃烧、高级复合空气分级、三级燃烧等系列先进的低氮燃烧自主技术及装备,以及以选择性非催化还原法(SNCR)、SCR、SNCR/SCR 为主的烟气脱硝技术及产品,通过低氮燃烧与烟气脱硝的匹配组合和优化设计,可以实现 NOx 超低排放,使得我国 NOx 控制水平跻身世界先进行列。
3. 烟气除尘方面的优势
烟气除尘作为我国研究最早的污染控制技术,经过历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以高效电除尘技术应用为主、电袋复合除尘、袋式除尘技术应用为辅的技术格局,其中移动电极、新型电源(如高频电源、三项电源、脉冲电源等)、细颗粒凝聚等技术的发展使得电除尘技术进一步完善,为烟尘超低排放提供了技术支持,滤袋材料革新使得袋滤在使用寿命、2.5 μm 以下细颗粒捕集、过滤阻力降低等方面不断突破,为布袋及电袋复合除尘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了基础。
4. 烟气脱硫方面的优势
近年来我国脱硫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日趋成熟,形成了以石灰石 – 石膏湿法为主,海水法、氨法等其他工艺为辅的技术格局,随着标准趋严、超低排放控制要求的普及,双循环技术、高效海水法等系列高效脱硫技术的应用,我国燃煤电厂 SO2 的排放控制已经能够达到燃气排放标准。
(二)我国大气环境服务业水平评估
从 2017 年年度环境服务业财务统计调查数据分析可知,2017 年我国环境服务业财务统计口径内从业企业共计 5150 家,比 2016 年增长 9.4%。从企业数量看,2017 年大气污染治理领域的企业数量居五大细分领域的第 3 位,企业数量加速增长的两个领域中,大气污染治理领域较上年的增幅居各领域首位,达 17.9%;从营业收入看,大气污染治理领域也居第 3 位,且营业收入高于 2016 年,在各领域中增长势头强劲,如图 2 所示。在集中度升高的水污染治理、大气污染治理和危险废物治理三领域中,大气污染治理领域 2017 年集中度在五个领域中最高。
图 2 2017 年我国环境服务业细分领域情况分析
总体来看,近几年我国环境服务业发展迅速,尤其是大气环保服务业(大气污染治理服务业)在各领域中的优势凸显,除了在大气污染工程设计、运营维护等方面的业务范围不断拓展,在大气污染物监测技术的研发、应用等方面也表现出了极大优势。
我国先后成功研发出 PM10 、PM2.5 、SO2 、NO2 、O3 、VOCs 等大气污染物在线监测技术和设备,基本满足了城市空气质量自动监测、污染源烟道在线监测(CEMS)、机动车尾气道边检测,环境质量和污染减排的监测技术,设备国产化率达到 85% 以上,有效支撑了“十二五”期间环境质量新标准的实施。自主研发的部分高端科研仪器,如气溶胶激光雷达、单颗粒气溶胶飞行时间质谱仪等已开始得到实际应用,支撑了全国环境监测业务站点和超级站建设 [11]。
当前,我国的大气环保产业仍处于加速发展时期,国际化发展将是其未来发展的必然途径。据统计,我国环保企业的国际订单超六成分布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因此,“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也是我国大气环保产业“走出去”的重点区域。通过上述分析,可知我国大气环保产业在工程技术、设备方面尤其是在火电及部分非电行业的污染物减排技术和设备方面水平较高,在大气环境监测技术、设备及大气环保工程设计、运营等服务方面也具有较强的优势。因此,我国可以在了解“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作需求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大气环保产业领域的相对比较优势,促进我国先进、实用、经济型的技术、设备、产品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推广和应用,加强区域、国家间的大气环境污染治理,推进沿线国家大气环境质量整体改善。
五、我国大气环保产业“走出去”的对策
(一)优先开展大气环境监测技术与设备的合作
鼓励和支持国内大气环保企业、机构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作共建大气环境工程技术研发平台和基地,联合开发先进、实用、低廉的大气环境工程技术,鼓励相关行业协会制定与国际标准接轨的行业标准、规范及指南,促进先进大气环保技术的联合研发、推广和应用。
鼓励国内大气环境监测企业和机构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国家的大气环境自动监测设施运行维护、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现状监测等,优先推广我国的 PM10 、PM2.5 、SO2 、NO2 、O3 、VOCs 等大气污染物在线监测技术和设备。在市场或大气环境监测业务尚未成熟的国家,利用政府引导资金,开展重点区域或污染源的大气环境监测技术系统示范应用项目。